6月23日出版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刊发了由蔡可撰写的书评文章《让教育从标准化教学真正走向个性化成长》,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总社图书《基础教育中的科学心理学》。
书评链接:
全文如下:
让教育从标准化教学真正走向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学 神经系统
蔡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存在以测试为中心或只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辅导的倾向。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影响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及使用效果。
2011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关于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装备指导意见(试行)》;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许多学校纷纷建设了心理辅导室,并配置了认知训练类设备。科学心理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却难以找到切入点,因而这些仪器设备束之高阁,在“因材施教”及“对症下药”方面更是难有作为。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基础教育中的科学心理学》一书,凝结了秦启庚教授15年的探索经验——以科学心理学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其核心在于,把科学心理学的内涵渗透、融合到教育教学行为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特点,帮助教师因材施教,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从大规模的标准化教学真正走向大规模的个性化成长。更可贵的是,该书不仅有理论阐释,更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在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案例中,再现了实验心理学应用场景。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际上,秦教授的实践探索也已得到相关研究的佐证。如神经可塑性理论,过去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脑结构不再发生变化。但近来的研究发现,为了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就是可塑性(plasticity)。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大脑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互相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就可以发生改变。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既受到内在因素的调控,也受到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神经可塑性持续终生,从胎儿时期直到衰老期。当然,神经可塑性也是有敏感期的,一般来说,发育中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具有更好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不仅与正常脑发育有关,而且与脑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从康复治疗角度来看,有针对性的特定活动或运动模式可形成特定神经回路,通过重复、重复、再重复,特定功能就会得到增强。所以,认知能力评估训练不仅对普通学生有益,而且也可作为特殊学生的康复训练手段。
总体来说,秦教授做的是心理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引领性研究,将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推进心理学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有利于推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编辑/李宣仪 审核/王笑一